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济 > 正文

电价新政重塑新能源投资逻辑,中电建终止史上最大光伏组件集采

  • 经济
  • 2025-04-10 20:28:04
  • 39

入市新政“136号文”在新能源市场形成的巨大冲击波,令中国光伏行业史上最大组件集采突生变故。

澎湃新闻查询中国电建集中采购平台发现,中国电建集团(股份)公司9日发布《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终止公告》,称鉴于近期新能源电价政策调整等因素,导致招标人的采购需求发生了一定变化,故终止本采购项目。各投标人可联系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投标担保退还事宜。

自启动招标以来,该集采受到业内高度关注。去年11月13日,中电建2025年度光伏组件、光伏逆变器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公开招标,采购光伏组件、光伏逆变器规模均为51GW。除了规模创史上最大之外,在光伏行业自律限产限价背景下,此次集采的价格风向标意义尤为显著。

此次集采的光伏组件分三个标段,共58家组件企业参与,竞标的激烈程度空前。由于不少报价低于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0.68元/瓦最低限价,中电建迟迟未公布中标候选人。反观同期启动的逆变器集采,已于年初公示中标候选人。

在此期间,光伏行业环境发生剧变。

2月9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(发改价格〔2025〕136号),提出按照价格市场形成、责任公平承担、区分存量增量、政策统筹协调的思路,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。文件将2025年6月1日作为“新老划段”的分水岭,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将以不同的价格方式结算。

“136号文”的横空出世,标志着新能源“固定电价”时代终结,自此告别“旱涝保收”和政府定价,直面电力市场波动的严峻考验,被称为新能源的“成人礼”。对于新能源投资主体而言,既往的盈利测算模型彻底失效,投资逻辑的复杂程度直线上升。政策过渡期,更多细节有待地方政策进一步明确,投资方的观望情绪加重。

据行业媒体报道,新政之下,央国企普遍面临“未来新能源电站如何测算?投资决策以什么作为参考标准?”的困惑,不少项目因此按下暂停键,由此引发连锁反应。有民营企业表示:“刚拿到指标的、或者已经谈妥的EPC合同,无法在6月1日之前并网的项目,新政策之后都要重新议价,由于无法明确收益率,这些项目必须做好短期内无法交易的准备。”对于央国企开发商而言,“与地方政府谈好的产业配套以及其他费用,现在都搁置暂停,要等项目重新测算之后再决定。”

光伏组件的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,央国企集采因组件价格上涨出现放缓。受136号文及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影响,光伏行业在低谷期出现短暂抢装潮,推动产业链价格上涨。但在当前供需下,涨价难以持续,随着政策切换节点临近,抢装需求退坡,业内共识是光伏价格即将转头向下。

有话要说...